McQueen創意合作夥伴: A. G. Cook
探索A. G. Cook為McQueen 2026春夏系列時裝展製作原創配樂的過程。
McQueen延續與英國藝術家共同推動音樂創新的合作,邀請A. G. Cook為2026春夏系列時裝展製作原創配樂。
榮獲格林美獎的音樂家兼音樂製作人Cook以創新且具實驗性的風格聞名,他從本系列的設計概念汲取靈感,創作原創配樂。
配樂融合了電影般的豐富層次與啟發自水、土、火等元素的聲響,搭配切分節奏的電音。這段音樂探索不安與振奮之間的張力,在原音與合成音之間流轉,帶來糅合民俗風格、盎格魯-撒克遜文化與都會氣息的現代詮釋,在強烈的律動中奔向如夢似幻的釋放。
請分享這次配樂的基本意圖以及創作過程。
這次的創作指引是有點奇怪的英式民俗風格,融合電影《異教徒》那種1970年代的氛圍,那本身就是我喜歡的東西。我的詮釋是穿梭於不同世界,無論是電子音樂、原音還是不插電的聲音,甚至在玩味與嚴肅之間轉換——時而感性,時而黑暗,歡樂也可能隱藏著陰暗一面。
整段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在吹奏一支非常小的高音哨笛,再經過大量處理與重新取樣的聲音。我當時在想,能不能把這些聲音發展成合成的作品。因此你可以聽到一些音準不太準的地方!我還演奏了幾種不同的樂器並錄音,嘗試把聲音變得更粗糙、更具工業風格,之後將其再次變得細膩。
這就我這次創作的開始,基本上是很隨性,也挺業餘的,畢竟我不是正式註冊的高音哨笛演奏者!
這段配樂如何呼應系列主題——臣服於大自然的力量?
我在倫敦長大,那裡與大自然的關係有點奇妙。它看起來很親近大自然,其實不然。我也在洛杉磯待過一段時間,那裡與大自然的連繫,是另一種近乎反烏托邦式的連繫。我亦曾花大量時間到訪英國和美國的多個國家公園,包括蒙大拿州和黃石國家公園。這讓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在荒野中逐漸迷失的城市男孩。我好幾年來都這樣。
在過去這麼長時間裡,我的音樂算是禁止使用樂器的。我只用一部手提電腦、兩個喇叭和一支麥克風,沒有吉他,沒有琴鍵,甚麼都沒有。現在,我慢慢開始重新學習,重新接觸那些東西,不論是木結他還是實地錄音。很多曾經被我排除的元素,如今再次出現。
這次的創作指引是關於我們與自然世界之間的張力,這當中有很多樂趣,也帶點魯莽的味道。
時裝展的一份創作參考資料《異教徒》如何影響您的創作方向並形塑作品?
這部電影有恐怖元素,整體帶著一種詭異的微笑。它有古老的氣息,是一種拼湊的創作,並非完全來自同一個地方。電影呈現了一個局外人被置身其中的張力……
配樂中有很多靜默的時刻,當音樂再次響起時,歌詞會暗示一些角色永遠不會說出口的事。
您有沒有其他創作參考?
英國是如此古老的國家,這裡的神話傳說源遠流長,那遙遠的過去久遠得像是遙遠的未來。我在創作中遊走於過去、現在與未來之間。我想像自己回到三千年前,探索一些至今仍存在的城鎮與村落的根源,也抽象地思考公元1000年那個時代可能發生了甚麼事。在盎格魯-撒克遜時期的倫敦,很多事情還未發生,但那些地標已經存在。
我覺得這跟流行音樂有點相似,彰顯不同流派之間的關係。雖然年代沒那麼久遠,但我們可以在不同時代遊走,或是玩味復古風格。這是否也算是一種未來感?無論是在音樂還是歷史方面,我在探索英國神話的過程中玩得很開心。
我特別留意到古凱爾特藝術中的螺旋圖案,它們有點像Bridget Riley的視覺藝術風格。兩者似乎來自不同領域,卻有某種英式共鳴。從William Blake的狂野,回到《貝奧武夫》的史詩,再走向披頭四的音樂。也許這只是試圖把英式風格加諸於事物之上的想法。
您過往在夜店現場與電影配樂上的經驗,如何影響這次原創配樂?
配樂的不同部分響起,就如我做夜店DJ一樣播放音樂。我創作了一些一至兩分鐘的音軌,確保它們在適當的時間配合正確的造型播放,
那種現場感真的很棒。我自己的歌曲和創作過程,通常先在現場或夜店的環境中試驗,是未完成的。我喜歡把所有音樂都視為未完成的作品,因為它們總可以再混音、編輯,或加上聽眾的反應。音樂類型就是這樣建立的,像巴別塔一樣層層堆疊。我認為所有音樂都有點粗糙,是未完成的。
而我的創作過程就是與音動互動,從音樂本身挖掘幽默元素,以及創作歌曲和合作的可能性。


